207、十问《尚书》,注释《诗经》!(中)(1 / 2)
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斜斜地洒进书房,在青砖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。
书案上。
一方端砚里新磨的墨汁乌黑发亮,笔架上悬着的几支狼毫笔尖还沾着未干的水渍。
身穿青色素衫的崔岘,袖口微卷,正端坐于案前,细细安静思索。
如今,整个开封府城都因他‘免费接老头登台辩论’之猖狂举动,闹得沸沸扬扬。
想来过不了多久,全大梁都会陆续收到消息。
一个半月后的开封,必将会成为文坛风暴的中心!
而作为亲手掀起这场风暴的人,崔岘要做的,自然是彻底沉下心来,整理《尚书》错漏论辩,以及注释《诗经》,取代《毛诗序》!
斧正《尚书》相对来说比较容易。
作为一个现代人,崔岘拥有着超前的思想学识,也学习过史学家们论证出的各种关于《尚书》的纰漏。
难的是注释《诗经》。
作为五经之首,最早的诗歌总集,《诗经》汇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,长达五百多年间的诗歌精华,共计三百零五篇。
这些诗歌内容广泛,涵盖政治、经济、伦理、天文、地理等各个领域。
换言之,《诗经》,是一切学识的基石。
拿到这个注释权,就是成圣的第一步!
可正是这样,崔岘反而要越发小心对待。
因为只要它这部注释书问世,必将重塑《诗经》阐释史,终结汉学垄断,成为新的启蒙文学教科书!
直接影响后世数百年、乃至上千年的诗教体系!
因此,在书房里静坐许久的崔岘,一直盯着桌案沉思,迟迟不曾落笔。
书房外,院子里。
老崔氏又购买了两千斤黑砂糖,正在指挥全家人,一起提炼白糖。
虽然他们刻意压低了声音。
但崔岘还能隐约听见,一家子人小声振奋不停重复‘这跟抢钱有什么区别’。
一个上午悄然过去。
崔岘仍旧一字未动。
下午。
贴身保镖大山,带来了十几个身材壮硕的好汉兄弟,来到了崔家。
崔岘听到动静,笑着走出去。
大山赶紧道:“小东家,按照您的要求找来的。我这帮兄弟,个个都是好把式!”
别说,一帮壮汉排排站,看着确实安全感满满。
“好,大山,以后你来做头领,带着手底下的兄弟们做事。”
崔岘豪爽笑道:“当然,跟了我,绝对不会亏待兄弟们。”
一帮壮汉们闻言,嘿嘿直笑。
其中一个壮汉大声感激道:“小东家为人大方豪爽,兄弟们都知道!今日,大山哥带着小东家给的十两银子,分给了咱兄弟们。”
“以后,咱们跟着大山哥,誓死保护小东家!”
这话,引来其余壮汉们纷纷附和:“誓死保护小东家!”
崔岘闻言惊讶看了一眼大山。
他先前,确实给了大山十两银子作为奖励。
结果大山竟没有独自收下,而是用这十两银子,招来了一群‘保镖’。
瞧见崔岘看过来,大山朝他露出一个憨厚的笑容。
可以,是个人才啊!
“行,兄弟们仗义,我便不多说客套话。”
崔岘笑道:“晚上,大山带着兄弟们,去醉仙楼,敞开肚皮吃桌席面!吃好喝好以后,明日正式上岗!”
醉仙楼!
开封府有名的大酒楼,一桌席面,得五两银子起步!
小东家果然敞亮又豪爽!
一帮壮汉们激动不已。
大山没有推辞,并迅速进入‘保镖队长’角色:“多谢小东家,但大山我把丑话说在前头,去了醉仙楼,可以敞开肚皮吃,但绝对不能喝酒误事!”
“别忘了,咱们是来保护小东家安全的!”
其余壮汉们赶紧点头。
这样好的东家,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第二家了!
他们当然要尽职尽责!
远处,老崔氏笑眯眯看着岘哥儿跟大山等人交谈,一句话不曾多说。
这以后就是岘哥儿的安保班底,自然是岘哥儿说了算呢。
于是,次日。
裴坚四人、严思远、苏祈等人再次来崔家,便瞧见了门外一群巡逻的‘保镖’。
大山第一个发现这群人,满脸凶悍大步上前询问道:“你们找谁?”
接着,十几个大汉先后围过来,一个个眼睛瞪得像铜铃。
由于吊儿郎当的裴坚看着不像什么好人,差点被大山给抓了。
还是老崔氏听到动静及时出来,才结束了这场乌龙。
裴坚咋舌:“祖母,你们这阵仗,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!”
老崔氏笑道:“岘哥儿现在得罪了人,不得不防啊。”
说起得罪人。
庄瑾在旁边惊叹道:“祖母,岘弟这阵仗,真是一次比一次闹得大。现在满开封都在议论岘弟的嚣张之举!”
“他这是准备把全大梁的名儒都给得罪光了啊!”
饶是庄瑾等人素来胆大妄为,都被崔岘这一手给震得不轻。
因此,众人赶紧来登门询问,究竟怎么回事儿。
老崔氏如今能提炼白糖,底气足的很,骄傲道:“岘哥儿打小就有主意,你们又不是不知道。”
“算了,他这么做,一定有他的道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