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小说 >首辅肥妻有空间 > 第844章

第844章(1 / 2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沈隽意和李尚书虽然知道真相,但在太后施压、皇上默许的情况下,也不敢贸然反对。

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朝廷做出拨付一百万两军饷的决定,心中如同被巨石压住,喘不过气。

皇上坐在龙椅上,看着群臣的表态,心中五味杂陈。

最终,他缓缓开口,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沙哑:“边防确实不可忽视。户部立即筹措军马饷一百万两,兵部调集精兵五万,即刻支援江东。”

“陛下圣明!”群臣齐声应道,声浪在大殿中回荡。

朝会结束后,皇上独留下了沈隽意。

大殿内迅速变得空旷起来,透过高大的窗户洒进殿内的阳光,在金砖地上投下长长的光影。

“沈爱卿,”皇上的语气有些凝重,“昨晚的事,朕已经考虑过了。你们的忠心朕很清楚,但有些事情并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。”

沈隽意低头应道,官帽翅子微微晃动:“臣明白。”

“朕希望你能明白,”皇上继续说着,站起身来在殿内踱步,龙靴踏在金砖上发出清脆的声响,“治国如治家,有时候必须得顾全大局。秋家虽然可能有些失当,但朕不能轻易动摇他们。这不仅关乎朕的孝道,也关乎朝廷的安定。”

沈隽意抬头看着皇上,看到了他眼中的挣扎和无奈,那是帝王在规则与情感间的撕扯:“陛下,那楚钦差……”

“楚元化的事,朕会另想办法。”皇上保证道,目光落在殿外的苍松上,“朕会暗中传话给秋景辉,让他保住楚元化的。但表面上,这件事就此为止。你明白朕的意思吗?”

沈隽意只好点头,声音里带着不甘,却又不得不低头:“微臣遵旨。”

“另外,”皇上又说道,走到沈隽意面前,明黄龙袍的下摆几乎扫到他的靴面,“朕会暗中限制秋家的一些权力,不让他们继续胡作非为。”

“户部的一些关键职务,朕会逐步调整。秋景辉在江东也不会久留。但这些都要秘密进行,你们不要声张。”

沈隽意明白了皇上的意思。

这是一种迂回的制衡,表面妥协以全孝道与朝局,暗中则逐步削权以绝后患。

虽然未能严惩秋家,但这确实是当前情况下最稳妥的解决方案了。

“臣下会严守秘密,绝不声张。”

皇上点点头,脸色微微缓和了一些,眼中露出一丝疲惫的欣慰:“沈爱卿,朕知道你心里不甘,朕又何尝甘心?但为君者,有时必须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做出选择。朕相信,只要我们坚持不懈,总有一天能够实现真正的清明政治。”

几天后,楚元化果然平安返回京都。

他风尘仆仆地回到大理寺,私下向沈隽意详细说了江东的真实情况,袍角还沾着江东的潮水。

“沈大人,你的推测完全正确。”楚元化表情激愤地说道,将一叠证词拍在案上,“江东根本没有什么十万水倭大军。我们等在那里这么久了,连敌军的影子都没有看到!当地渔民都说,今年收成差,那边根本凑不齐那麽多军队。”

沈隽意点点头,指尖划过证词上的指印:“秋景辉那边情况如何了?”

“他一直说军情机密,不让我们深入查探。”楚元化愤愤地说,官服上的獬豸补子因激动而起伏,“后来张怀忠想办法和当地的渔民接触,他们都说最近并没有大规模的水倭军队活动。这分明就是秋景辉一手策划的骗局!”

沈隽意微微叹了口气,没有跟着他的情绪一起牵动心绪,而是颔首道,“我明白了。”

“我们难道就不采取别的行动么?”楚元化怒道。

沈隽意想起皇上私下说过的那些话,苦涩一笑,没有应声。

虽然楚元化的调查最终证实了他们最初的推测,但这份凝聚着心血的报告却只能被秘密保存。

沈隽意将楚元化带回的证词与证物小心翼翼地收妥,分别置于几个不同的密匣之中,郑重道:“楚大人,这些证据眼下虽不能公之于世,但总有重见天日的时刻。”

楚元化心中满是愤慨,却也深知当下局势的复杂,只能无奈颔首:“只是一想到秋家兄弟这般欺君罔上,竟还能逍遥法外,实在是令人……”

“楚大人不必忧心,”沈隽意温言劝慰,“皇上心中自有丘壑。如今表面上看是秋家占了便宜,可实际上皇上早已开始暗中布局。我等只需耐心等待即可。”

的确,此次江东危机能够得以化解,全赖朝廷及时应对。

而在朝廷宣布处置结果时,秋景明竟因“预警及时,应对得当”,反倒受到了皇上的公开嘉奖。

“秋爱卿忠心可嘉,深谋远虑,”皇上在金銮殿上面向众臣朗声道,“此次江东军情,多亏秋家兄弟镇守有方,朕心甚慰。”

群臣纷纷应和,盛赞秋家的功绩。

沈隽意与李尚书虽心知肚明其中内情,却也只能随众。

然而,在这些表面功夫的背后,皇上已然开始履行对沈隽意的承诺。

第一个动作实施得极为巧妙。

半个月后,朝廷突然颁布政令,宣称要整顿户部财政体系,重新核查各项收支。

表面上看是为了提升财政管理效率,实则是要大幅削弱秋景明在户部的影响力。

“沈大人,”凌降曜在大理寺后堂低声提及,“听闻户部即将成立新的监察司,专门负责物资消耗事宜。且这个监察司直接对皇上负责,不受户部侍郎管辖。”

沈隽意颔首回道:“这便是皇上所言的暗中制衡之策。秋景明虽表面上仍是户部侍郎,可实际权力已被大幅削减。”

果然,新成立的户部监察司迅速发挥作用。

司中的大臣皆为皇上亲自任命的心腹,专门负责监督各项财政开支的合理性。

秋景明虽仍掌管着户部的日常事务,但涉及大额开支的决策权已转移至监察司手中。

他想要像从前那般随意调拨银两,已然是不可能之事。

更显巧妙的是,皇上还以“加强边防管理”为由,对各地的军事部署进行了调整。

陛下授意兵部尚书在朝会上宣布:“各地都司应定期轮换,以免久任一地形成尾大不掉之势。因此决定,江东都司秋景辉调任河南府知府,河南知府则调任江东都司。”

这道调令看似寻常,甚至可说是对秋景辉的提拔。

从都司调任知府,名义上是升迁。可实际上,这是将他从手握军权的边防要地调至只管民政的内地府县。

秋景辉心中虽有不满,表面上却仍要叩谢皇上的恩典:“臣谢陛下隆恩。”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