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33章 大唐双龙传(无名之名)(1 / 2)
噗——!
易华伟身体猛地一震,嘴角溢出一缕淡金色的血液!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,眼神却依旧冰冷沉静,甚至带着一丝疯狂的专注!他强行稳住身形,全力运转《长生诀》!紫金色的真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腾咆哮,在宽阔坚韧的经脉中构筑起重重防线,死死抵御着那狂暴异种能量的冲击!
他的神识如同最精密的仪器,不顾那足以撕裂灵魂的剧痛,强行侵入和氏璧狂暴的能量核心!感知着那复杂到令人绝望的能量结构——地脉龙气的浑厚磅礴,万民信仰愿力的驳杂坚韧,天道印记的至高漠然……各种属性纠缠交织,形成一种近乎完美的天然防御体系。
天道印记……排斥……同源……
易华伟忍受着经脉撕裂、神魂震荡的痛苦,捕捉到了最关键的一丝联系。和氏璧蕴含的天道印记碎片,与他所承受的排斥之力,本质同源!若能引动、甚至摹拟这印记的一丝波动……
他眼中厉芒一闪!不再试图全面抵御那狂暴的能量洪流,反而集中起一缕精纯到极致的紫金真元,模仿着刚刚捕捉到的、那属于和氏璧内部的、一丝微弱的天道印记波动,小心翼翼地探向那狂暴能量的核心!
这无异于在惊涛骇浪中,用一根头发丝去拨动深海巨兽的逆鳞!
轰——!
和氏璧的光芒再次暴涨!狂暴的能量冲击骤然增强了数倍!易华伟身体剧烈颤抖,体表新生的玉色肌肤下,血管如同虬龙般根根暴起,呈现出不祥的紫金色!骨骼发出不堪重负的摩擦声!他身下的蒲团无声化为齑粉,身周的地面寸寸龟裂!
然而,就在这毁灭性的冲击达到顶峰的刹那,奇迹发生了!
那缕模拟着天道印记波动的紫金真元,如同投入沸油的冰水,又像是一把精准的钥匙,在狂暴能量洪流中极其短暂地开辟出了一条微不可察的缝隙!顺着这条缝隙,一股精纯无比、仿佛凝聚了天地最本源“灵性”的力量,被易华伟的紫金真元小心翼翼地引导而出!
这股力量极其微弱,甚至不足和氏璧蕴含总量的亿万分之一,但它却是整个和氏璧能量体系中最核心、最精粹的“灵性本源”!它甫一被引出,便如同找到了归宿般,主动融入了易华伟的紫金真元之中!
嗡……
易华伟体内《长生诀》的运转骤然加速!那缕精纯的“灵性本源”如同最高效的催化剂,瞬间点燃了他沉寂的真元!紫金色的光芒透体而出,将他整个人笼罩在内!掌心那道被撕裂的焦黑裂痕,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、消失!涌入体内的狂暴能量冲击,仿佛被这缕“灵性本源”暂时安抚、迷惑,冲击力骤然减弱了数成!
更重要的是,他清晰地感觉到,那无处不在、如同枷锁般套在灵魂上的天道排斥之力,在这一瞬间,竟然出现了一丝短暂的……松动!仿佛那冥冥中的意志,因为这缕“灵性本源”的融入,将他短暂地误认为了此界“天命”的一部分!
易华伟眼中精光大盛!就是现在!
他不再贪图那点“灵性本源”,果断切断了与和氏璧核心的联系!覆盖在玉玺上方的手掌猛地收回!
和氏璧爆发的白炽光芒如同潮水般迅速退去,重新恢复了温润内敛的模样。只是那流转的莹白光泽,似乎黯淡了极其细微的一丝。
偏殿内重新陷入昏暗,只剩下易华伟周身尚未完全收敛的紫金微芒。
缓缓站起身,体表的异象迅速隐没。脸色依旧苍白,但眼神却比之前更加深邃,仿佛蕴藏着星河流转。易华伟低头看了一眼掌心,那道焦黑裂痕已然消失无踪,皮肤温润如玉。他清晰地感觉到,虽然身体依旧虚弱,经脉略有损伤,但最关键的收获已经达成——对天道排斥的暂时麻痹,以及对和氏璧能量结构(尤其是天道印记部分)的初步解析!
易华伟的目光,这才落回地上的紫檀木盒。他没有俯身去捡,只是随意地一招手。木盒仿佛被无形之手托起,稳稳悬停在他面前。盒盖无声滑开,露出里面一卷色泽古旧、非帛非纸、材质奇异的卷轴,正是静斋至高圣典——《慈航剑典》。
指尖一缕紫金色的真元探出,如同最灵巧的触手,轻柔地解开了卷轴的系带。卷轴徐徐展开,露出其上密密麻麻、蕴含着奇异精神烙印与武道意境的古老文字与图谱。
易华伟的双眸之中,紫金色的符文再次流转。他的“看”,并非凡俗的阅读,而是以《长生诀》那洞悉本源的神识,直接侵入卷轴本身蕴含的武道真意核心!
刹那间,一股清冷、孤高、悲悯、决绝的复杂意境扑面而来,如同月下寒泉,又似九天罡风。这是历代静斋斋主、修习剑典至“心有灵犀”乃至“剑心通明”境界的强者们,以毕生精神意志铭刻下的烙印,是《慈航剑典》的精髓所在,足以让任何武道大宗师心神摇曳,或痴迷沉沦,或顿悟升华。
然而,这股足以震撼此界巅峰武者的精神洪流,撞入易华伟那如同深渊般浩瀚、冰冷的神识中,却连一丝涟漪都未能激起。
至阴至柔,以情入道,以心御剑……立意尚可,格局却小。
易华伟的意念冰冷地剖析着,将自身情感意志寄托于外物,以极端情绪(悲悯、决绝)为燃料,驱动精神干涉现实,触及一丝精神念力的应用……可惜,粗糙原始,效率低下,且根基不稳,极易受情绪反噬。所谓‘剑心通明’,不过是精神高度凝聚后产生的有限预判能力,距离真正的‘洞悉’相差甚远。
神识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剥离着剑典文字图谱中蕴含的精神烙印,解析其运行原理、能量(精神力)转化路径、对天地元气的引动方式。那些被静斋视为无上秘奥、需要虔诚感悟的“剑心”、“空明”之境,在他眼中被迅速拆解为冰冷的能量模型和精神波动图谱。
“精神烙印的结构……有点意思。”
易华伟捕捉到了卷轴材质中那些精神烙印的独特频率与共振方式。利用特殊载体固化精神信息,形成传承媒介。虽然方式原始,但其中蕴含的‘精神共鸣’与‘信息固化’的原理,倒是此界规则下一种可行的‘知识传承’手段,比口述心传高效不少。
他的目的并非学习剑典的武功招式——他需要的,是理解此界顶尖武道传承的“规则表达形式”,特别是其中涉及精神层面的运用。这有助于他更深入地理解此界“精神”与“物质”、“意志”与“规则”之间的互动关系,为将来更巧妙地规避或利用天道排斥积累数据。
片刻之间,《慈航剑典》数千年来积累的武道精粹、精神意境,已被他解析殆尽,如同被翻阅完毕的数据库。
易华伟指尖的紫金真元收回。失去了支撑的卷轴,连同打开的紫檀木盒,一起坠落在地。
最后瞥了一眼那个装着和氏璧的玉匣,没有再去触碰。此行的主要目标已经达成,这方玉玺对他暂时已无大用,强行再动,只会引来更剧烈的反噬,得不偿失。留给此界的纷争作为“燃料”或“引信”,或许更有趣。
他不再看地上的玉匣,目光投向门外铅灰色的天空。那里,云层深处,沉闷的雷鸣再次隐隐传来,却似乎……比之前多了一丝犹豫和迟滞,仿佛在确认着什么。
该离开了。
易华伟迈步踏过破碎的门槛,身影消失在帝踏峰顶凛冽的风雪之中。
身后,偏殿内一片死寂,唯余两个尺许见方的玉匣,静静躺在冰冷的地面上,散发着温润而孤寂的微光。
……………
帝踏峰一战的消息,如同被山风卷起的雪沫,无声无息,却又无孔不入地渗透进了这个烽烟四起的时代。
没有喧嚣的宣告,没有锣鼓的宣扬,却在极短的时间内,化作沉甸甸的巨石,砸进了所有有心人的心底。
帝踏峰的山门,那扇象征着佛道圣地、指引天下正道的门户,在那一日之后,无声地合拢了。没有解释,没有告示,只有一种近乎凝固的沉寂笼罩着整个山峰。
原本络绎不绝的香客、心怀敬畏的访客,被无形的屏障挡在了山门之外。山脚下的小镇,那些依附静斋而生的店铺和人家,也感受到了这份异常的压抑。人们窃窃私语,眼神中充满了惊疑和不安。那扇紧闭的门,仿佛宣告着一个时代的剧变,一个神话的终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