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6章 平衡(1 / 2)
周雨深吸一口气,上前一步,抱拳鞠身,“皇上,臣以为,朝堂诸公奏折,其情可悯,其理却未必尺然。”
“哦,细细讲来。”
“其一,关于郑贵妃的身份。臣查阅旧档,郑贵妃当年确因‘体弱多病’离府静养,时间恰在孤女生前的年龄。郑贵妃静养的地方是郑府的大庄园,附近不远处就是寺庙,郑贵妃休养的一年时间里有没有和孤女联系上,相关的人员都已死亡,无从取证。等郑贵妃养病回政府后,正是孤女消失之时,若真是那时候两人被调换?郑家当年为何发现女儿性情大变,还信心培养?如今案发抛出郑太师依然认为郑贵妃就是其女儿,其动机,臣深表怀疑。且,”周雨顿了顿,目光如电,“郑夫人死前喊出‘嫣儿’,指向性过于明确,若非心中指定干尸就是及女儿,何至于此?这绝非栽赃二字所能轻易解释。”
“其二,郑太师功勋卓着,此乃天下共知。然,功是功,过是过。若真是知巧亲女儿被做成干尸祭拜供奉,动用邪术,此乃悖逆人伦,欺君罔上之大罪!此案证据链虽在通敌一环尚有缺失,但郑伟近些年频繁处理外族之事仍然拥有嫌疑,地窖童骨之怖,绝非一句‘栽赃’或‘陈年旧事’便可轻轻揭过!臣在郑伟书房暗格中,搜出数封与外境商人往来密信,信中虽未明言军情,但多次提及‘边市大利’、‘疏通关节’、‘避开关卡’等语,数额巨大,时间敏感。此商人,经查,与敌国皇室有千丝万缕联系!郑伟一介一品大臣,若无他授意,何人敢有如此能量与胆量?”
周雨最后抛出的这个新发现的线索,如同重磅炸弹,直接将矛头隐隐指向了郑家更核心的人物——郑太师!
不可能。
所有的信件都已经全部被收走,他哪里找到的信件?
朝堂内一片死寂。
大臣们低着头,大气不敢出。
皇帝的脸色明暗不定,眼中翻涌着惊涛骇浪。
功勋、亲情、丑闻、可能的通敌、满朝的奏折压力……这一切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。
…………
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,一名小太监慌慌张张地有事禀报,声音带着惊恐:“皇上!皇上!郑……郑贵妃她……她出了景仁宫,带病跪……跪在午门外了!”
“什么?!”皇帝猛地站起身。
看守的侍卫为何没有守住?
午门之外,烈日当空。
曾经优雅端庄、美丽动人的郑贵妃,此刻穿着一件旧衣裳,头发凌乱。
她手扶胸口时不时的咳嗽,却又挺直了脊梁,以一种近乎悲壮的姿态,直挺挺地跪在滚烫的御道金砖之上。
无数官员闻声远远围观,指指点点,议论纷纷,有震惊,有不解,有同情,也有幸灾乐祸。
郑太师的门生故旧们,跪倒一片,哭声震天,恳求皇上开恩。
“罪女郑嫣儿,愚昧无知,一叶障目,以致家门蒙羞,惊扰圣听!竟有如此恶人,丧心病狂,竟敢以邪术处置女童尸身,藏匿十数载,犯下悖逆人伦、欺君罔上之滔天大罪!此皆罪女失察、失管之过!罪女愧对皇上信任,愧对皇上恩宠,愧对列祖列宗!罪女不敢求皇上开恩,罪女…罪女愧对郑氏满门忠烈!”
“罪女深知,自己罪孽深重,万死难赎!郑家通敌与否,自有国法明断!然藏尸、欺君、妄行之罪,罪女身为其女儿,难辞其咎!今负荆请罪,愿领皇上一切责罚!削爵罢官,流放抄家,乃至枭首示众,罪女绝无怨言!唯求皇上明鉴:罪女深居宫中,于郑府诸事一概不知,去寺庙,纯然一片赤诚为皇上、为社稷祈福之心,天地可鉴!郑氏一族,自先祖起,世代忠良,为国捐躯者多达十人,拳拳忠心,苍天可表!罪女一人之过,愿以残躯承担,万望皇上勿因罪女愚昧无知之罪,牵连无辜,寒了忠臣良将之心,动摇我大庆国本!”
字字泣血,句句含悲。
以退为进,以自毁求保全!
郑贵妃这一跪,将罪行死死框定在“个人愚昧无知、一叶障目、深居宫中”的范围内,极力切割与郑家整体尤其是军功的联系,并将自己塑造成一个“心力交瘁、甘愿受罚”的悲情女儿形象。
同时,再次强调郑家的功勋和郑贵妃的无辜,并以“国本”“忠臣之心”为筹码,进行最后的、也是最强有力的政治施压。
这一跪,连同她此刻凄惨悲壮的形象,瞬间通过围观人群,传遍了整个京城。
皇帝脸色阴沉的可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