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4章 前车之鉴(1 / 2)
“虞大人,在你看来,如今,究竟谁能够引领大巍各方势力聚力同心?”
虞照青沉默。
苏沉追问道:“是寿王殿下么?”
虞照青是寿王李牧的老师,上一世也对他赞誉有加,苏沉理所应当的以为虞照青会同意。
可虞照青只是偏开视线道:“聚力同心……哪有那么容易。”
苏沉不免有些意外。
虞照青似乎记起了什么不愉快的事,眉头又微微蹙起,突然剧烈咳嗽起来。
苏沉急忙倒了杯水,推到他跟前,等他平复下来,才问:“寿王在位的这两年,你为何不辅佐其左右,而是离开长安,去西北监军呢?”
虞照青静默不语,却缓缓抬起眼帘,直直的看了苏沉一眼。
两年前,虞照青原本确是欲留朝中,辅佐新帝李牧的。
彼时凌太傅力主沿用前太子遗策,清剿大理,然朝堂之上却异议四起。尤其北狄连年施压西北,群臣多认为当务之急应是固疆而非南拓,贸然挑起与大理的纷争,恐引两线之祸。
虞照青明白凌太傅的主张无错,可新帝毕竟初登大宝,根基未稳,为此,他只得于君臣之间小心斡旋。
不久,北狄再遣使入朝,还是那句话:只要交出刺杀赤蒙王之人,便罢兵息战。
其人是谁,满朝心知肚明,两方难免又是一场舌战。
次日夜里,紫宸殿书房,新帝李牧忽然温声开口:“先生,朕听闻苏先生离开长安前,曾去见过您。您可知他的去处?”
虞照青闻言,心头微动,片刻间便隐约揣度出李牧的用意。
他于是低头道:“臣不知。”
李牧那双漆黑的眼睛望着他:“先生当真?”
虞照青没再说话,眼神顷刻间便冷了下去。
他固然对苏沉并无好感,却也明白,一旦将奋勇杀敌的战将交予敌手,必然会断送整个大巍的军心与忠诚。
过往这些年,庙堂之上,单为这事吵吵过不知多少回,元成帝动摇过,但最终还是没有将人交出去。
连病入膏肓、行将就木的元成帝都明白,此举也许能换得半刻喘息,却将会是大巍所有将士心头的一道血痕,一道裂口。
而现在,龙椅上那个他倾尽心力、一手教养出来的学生,竟然动了这样的心念。
真是,令人失望透顶。
所以啊,聚力同心,哪里有那么容易?
就连他自己的学生,尚且难以参透其心思,不能同心合力。
是他亲选的书,是他亲授的策,是他亲手引上的帝位。
——到头来,也不过如此罢了。
*
苏沉被虞照青这眼神看得有些不自在,可又不知对方为何这样看着他。
良久,虞照青才缓声开口:“你问我,为何去了西北……因为我若再留长安,怕是连自己都会不认得了。我预见了时局动荡,却不认为自己有办法改变任何事。”
那日回到府中,他整夜未眠。想着昔日讲席之上,李牧坐在他面前,听春秋治世,问汉武定边。
那时,他深信李牧有那份志气、有那份胆识……是有朝一日改变时局的那个人。
……